语音播报
编号:C/2013/116
连云港市“十二五”教育规划课题
开题论证书
课题立项时间2013年12月2日
课题名称5—6周岁幼儿倾听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课题负责人张海燕
负责人所在单位灌南县张湾实验学校
开题时间2014年5月22日
连云港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制
一、课题开题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我校《5—6周岁幼儿倾听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课题,是连云港市“十二五”教育规划课题
(立项批准号:C/2013/116)。经市教科所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汇报如下: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倾听是“把感官、感情和智力的输入综合起来,寻求其含义和理解的智力和感情过程。”良好的倾听习惯包括:不随意插嘴,打断他人讲话。懂得分辨插话的时机,养成把话听完并征得讲话人同意才插话的习惯。
倾听能力是指听者理解言者口语表达的信息和能在头脑中将语言转换成意义的能力。倾听能力的构成是:专注的倾听习惯;倾听过程中的注意分配能力;对倾听内容的辨析能力;在各种倾听环境中排除外界干扰的能力。幼儿倾听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他们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快慢。因为看孩子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其实就是看他对知识理解与运用的程度如何,而知识的运用是建立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之上的,幼儿理解知识靠的不是自我消化,而是教师的讲解与传授,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倾听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懂得倾听、乐于倾听并善于倾听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内容、语言的形式和运用语言的方式,掌握与人进行语言交流的技巧。
5—6周岁幼儿倾听能力培养的研究:是指针对5—6周岁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他们即将步入小学的需要,在一日活动中通过多种形式来培养他们的倾听能力,使他们初步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的研究。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2O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心理语言学家古德曼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受维果茨基理论的影响,将儿童语言教育置于社会文化环境中进行再思考,并且吸收了当代有关儿童语言发展的研究成果,开展了“全语言”的语言教育改革运动。从20世纪90年代起,“全语言”运动波及国际学前教育界,不仅促进了世界范围内儿童语言教育方方面面的改革,而且对近年来流行于西方的幼儿园项目活动课程等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古德曼(1986)最早给全语言教育的定义是:“全语言教育是一种视儿童语言发展和语言学习为整体的思维方式”。诸多幼儿教育研究者在推广全语言教育时均认可了这一点。全语言教育不是某一种具体的教育教学方法,而是一种新的语言教育观念。简单地说,全语言教育提倡的是开放式的语言教学,它将传统的“师传生受”的语言教学过程转变为教师和儿童合作学习的过程,从而对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原则作了新的探讨。
从国内来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明确了幼儿习惯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合肥市西园新村实验幼儿园对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和讲述能力方面也作了研究尝试,他们主要研究让幼儿从抽象——直观——抽象的讲述练习过程,从而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和讲述能力。在幼儿掌握讲述的思路,能按故事的四要素进行讲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出现所讲述的内容欠逻辑性和连贯性还是比较普遍的。另外高淳县教育研训中心附属幼儿园对“倾听”学习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方面也作了研究,在认真倾听他人的谈话方面及时用语言或肢体动作来表现和家长的育儿观转变方面取得了成效,但在如何使家长积极主动配合教师和提高家长观察孩子能力方面还需完善。因此,我在借鉴国内外取得的研究成果的同时,还需要不断地深入探讨和开展实践研究,探索提高大班幼儿倾听能力的有效途径。
2.本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本课题旨在新课程的背景下,立足于幼儿本体“乐于倾听、善于倾听”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注重个体差异,循序渐进得培养5—6岁幼儿的倾听能力,探索出培养幼儿倾听能力的途径、方法,策略,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转变家长的教养方式和教育观念。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课题的研究目标:
1.如何通过不同的教育组织形式有效地进行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针对中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有效途径,采用丰富多样、生动形象的教育方法,让幼儿在玩玩、听听、讲讲、做做中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
2.如何通过不同的指导策略提高教师与幼儿互动倾听的能力?教师应该与幼儿建立平等民主互动的师生关系,提高自身的指导策略,实现倾听对话的互动,这是课题研究内容的重点,探索在培养幼儿倾听能力过程中,教师与幼儿、环境与幼儿等关系的研究。
3.探讨如何家园合作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编制培养幼儿倾听能力的亲子小游戏,提炼指导家长培养幼儿倾听能力的方法。采用不同的教育形式,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与幼儿园形成一股教育合力。
课题的研究内容:
1.各领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提高幼儿倾听的能力的研究。
2.通过日常生活和游戏活动训练幼儿的倾听能力,使主动倾听,养成倾听习惯的研究。
3.家园融合互动策略研究;
4.游戏和区域活动中倾听能力能力培养的研究;
5.幼儿倾听能力能力评价方式的研究;
6.促进幼儿倾听能力发展的环境研究;
课题的研究重点:
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着重培养三种倾听技能:
专注性倾听,集中注意地倾听(包括注意力集中,不做小动作,思维能跟着老师走等)
辨析性倾听,分辨不同内容(如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的声音等)的倾听。
理解性倾听,掌握主要内容、连接上下文意思的倾听(包括回答问题情况和执行指令情况等)。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1.课题研究的思路:
从分析“幼儿倾听的学习习惯”内涵并进行理性思考入手,了解影响幼儿倾听学习习惯的各种因素,制定各年龄班幼儿的倾听学习习惯行为目标并加以描述。并根据倾听学习习惯行为目标,在幼儿园集体或小组教学活动中坚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的原则,采用多种符合孩子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的方法,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学习习惯,逐步养成幼儿善于倾听的学习行为方式。
2、课题研究的过程:
(1)准备阶段:2013年3月—6月
认真学习相关教育理论,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做好课题的其他准备工作,如实验的前测等必要的准备。
(2)实施阶段:2013年9月—2015年6月
①制作并发放家长、教师调查问卷表。
②进行各项前测、后测工作,进行统计分析。
③根据各阶段培养目标,拟定并实施活动方案。
④观察幼儿行为表现,认真做好观察记录,施以对策,分析案例、提升经验。
⑤观察记录教师行为表现,分析并归纳教育方法和策略。
(3)结束阶段:2015年7月—8月
收集和整理课题相关资料,做好结题的准备工作,撰写研究报告。
3、课题研究的方法:
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以文献法、调查法、观察法、个案研究等方法。
(1)行动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根据目标提出和讨论问题、制定并实施计划、评价总结等步骤,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并形成多重反馈循环的过程。
(2)文献法:指通过查阅文献和资料,了解研究现象和研究对象。
(3)调查法:在研究开始,向教师及家长发放调查问卷,填好后整理、分析和研究。
(4)观察法:指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倾听习惯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的方法。
(5)个案研究法:有意识地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幼儿进行观察、分析与研究。
(五)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5-6岁是幼儿成长的关键时期,这对于即将成为小学生的他们来说“倾听”则显得更为重要了。因为小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不管采用何种学习方式,“会听”都是必要前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语言领域中明确指出“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因此,在学习知识的各个环节中倾听必不可少,而倾听是幼儿语言学习和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
本课题重点解决的问题是培养孩子逐步养成倾听的文明习惯,如注意听时要眼睛看着对方,不随便插嘴,要随时用“点头”或“嗯”对对方的说话做出反应,要回答别人的问话等。然而在调查中显示大部分孩子虽已步入大班,但却不善于倾听,如:有的孩子不能把握倾听中的主要内容,有的不能按要求较长时间专心地听,对能正确理解多重指令的幼儿更是寥寥无几。
为此本课题旨在新课程的背景下,立足于幼儿本体“乐于倾听、善于倾听”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注重个体差异,循序渐进得培养5—6岁幼儿的倾听能力,探索出培养幼儿倾听能力的途径、方法,策略,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转变家长的教养方式和教育观念。
(六)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阶段成果(限5项)
刍议大班幼儿良好倾听习惯的培养
论文
2013年12月
5—6周岁幼儿倾听学习习惯目标制定的思考
论文
2013年12月
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论文
2015年6月
个案分析集
其他
2015年6月
课题组教师反思和幼儿个案记录
文集
2015年6月
最终成果(限3项)
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
2015年6月
《教师教养笔记、反思分析经验集》
文集
2014年12月
《5-6周岁幼儿倾听能力培养效果分析报告》
分析报告
2014年6月
(七)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1.我园有一支良好的教科研队伍。课题组主持人为我园园长,参加过省园长培训,有主持市级课题的经验。课题组核心人员均为园内青年优秀教师及幼教骨干教师,大都具有具有一定的课题研究水平。近年来,我园申报的市级个人课题均已顺利立项,园内多篇教育论文多次获得省、市、县级论文的一、二、三等奖,教师设计的教育活动方案也曾获得省市级教育活动方案评比一、二、三等奖,教师队伍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2.建立课题组,加强领导。园长和副园长有丰富的教育经验,多次主持县级课题,能负责师资培训及研究的决策、实施和调控工作。
3.在上阶段,我园开展了市级个人课题申报,在研究中积累了一些具体的实践做法,在本课题申报前期我们对本园幼儿的一些倾听兴趣、现象等做了观察。同时,邀请一些这方面的专家对本课题进行了指导。
4.成立专家顾问组。聘请有关专家,开展课题研究的咨询,进行教育理论的辅导,帮助进行阶段与终端的评价,成果的总结与推广等。
5.物质保证。学校领导对教科研工作高度重视,能保障研究经费。每年安排专款,作为研究经费,保证研究正常进行。
6.建立激励机制。在本研究中,开展园级科研成果评选活动,奖励先进,促进研究氛围的形成。2013年,学校出台了一系列奖励措施,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科研积极性。同时,我园今年升格为中心园,使得县教研室的专家对本课题的指导更为便捷。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本课题研究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在人力和经费上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充分保障,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有信心、有决心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任务,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谢谢!
二、开题论证意见
论证专家组听取、查阅了主持人张海燕课题《5—6周岁幼儿倾听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审阅了相关课题研究材料,经认真评议,现形成如下开题论证意见:
该课题紧扣时代背景,立足课程的开发,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立足于幼儿本体“乐于倾听、善于倾听”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注重个体差异,循序渐进得培养5—6岁幼儿的倾听能力,探索出培养幼儿倾听能力的途径、方法,策略,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转变家长的教养方式和教育观念。
该课题研究方案严谨,目标明确、方法恰当,对课题研究的进度及预期成果有较为明确的预设,课题组成员分工合理、责任明晰,有很强的研究机制。
专家组建议:希望课题组成员对自己所做的过程性资料积极进行分析、总结、筛选,力争使研究更精细,案例选取更突出,使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形成相关成果。
综上所述,论证组专家一致同意本课题如期开题。
论证组组长(签字)
年月日
三、开题论证专家组成员
姓名
职务职称
工作单位
签名
孟浪
主任
中高
灌南县教育局教研室
孙亚军
副主任
中高
灌南县教育局教研室
陈涛清
副主任
中高
灌南县教育局教科室
李太敏
副主任
中高
灌南县教育局教科室
杨帆
副校长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