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播报
安阳师范学院
VFP程序设计实践项目
开题报告
题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专业班级:财务管理五班
主持人:李潇楠(114983265)成员:高垒垒(114981104)
孔维帆(114909035)指导教师:高国伟
报告日期2012年5月27 日
一、选题意义
1、理论意义: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是一门新兴的、集管理科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及计算机科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在诸多的企业竞争要素中,人力资源己逐渐成为企业最主要的资源,现代企业的竞争也越来越直接地反映为人才战略的竞争。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主要是指组织或社会团体运用系统学理论方法,运用现代计算机、软件及网络技术来对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进行系统化、流程化的设计、管理、控制和评价,以提高组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使人力资源更有效的服务于组织或团体目标。它不仅需要计算机及网络等硬件的支持,更需要相关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辅佐。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HR系统)的发展史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需求提升和信息技术发展的直观体现。计算机最早应用于企业管理就是源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一工资计算。HR系统历史悠久,甚至比目前非常成熟的财务系统历史还长,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末期。
2、现实意义: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是一个企业单位不可缺少的部分,是适应现代企业制度,推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自动化的必要条件。它的内容对于企业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但一直以来人们使用传统人工的方式管理文件档案,这种管理方式存在许多缺点,如:效率低、安全性差、时间一长就会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积压,这对于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不少的困难。
所以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以帮助企业领导了解企业现有的人力资源状况。
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可使管理者快速高效地完成企业日常事务中的人事工作,降低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本,使管理者能集中精力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二、系统综述
卓越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以直接地使员工成为企业的竞争优势。而策略性的、可以创造价值的人力资源管理具有吸引、激励和保留具有竞争力的人力资源的能力,使员工和直线经理把自己的技能与职业发展变成组织的优势,能够为经理和执行官提供基于全球的、完整的、精确的、即时更新的人力资源信息。
人力资源管理应用系统包括人力资源模块、培训管理模块、薪资模块、时间管理模块、卓越福利管理模块和自助服务模块。
三、系统开发方案
开发内容: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具体目标如下:
●系统整体结构和操作流程合理顺畅,实现人性设计。
●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信息进行管理。
●管理企业的员工信息(即人事管理功能)。
●实现为个人提供网络工作平台的功能。
●实现企业的应聘信息的管理功能。
●实现企业员工培训的一系列相关信息的管理。
●员工薪酬信息管理。
●系统用户信息的管理。
开发工具:
软件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数据库管理系统。
可行性分析:
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成员具体分工:
孔维帆确定题目及流程报告的编写,李潇楠、髙垒进行程序设计开发。
四、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研究条件:拥有企业的员工信息资料。
可能存在问题:编程问题,系统完整性问题。
五、预期的结果
系统投入使用后可使管理者快速高效地完成企业日常事务中的人事工作,降低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本,使管理者能集中精力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六、实践报告论文提纲
(一)前言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主要研究通用的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研究各单位各行业系统的普遍特征,研发适合各类型层次单位的信息管理系统软件。
通过通用性的研究,将该系统的可应用拓展到其他单位或者行业的信息系统建设,以期提高企业工作信息化水平,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以帮助企业领导了解企业现有的人力资源状况。使管理者快速高效地完成企业日常事务中的人事工作,降低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本,使管理者能集中精力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二)提纲
1、课程设计题目、时间、地点
2、系统分析
3、课程设计目的
4、课程设计要求
5、实现思路
6、实验过程
7、课程设计总结
8、心得体会
(三)结论
七、实践报告写作进度安排
第十二周确定题目,第十三周编写程序及输入信息,第十四周修改完善系统编写心得体会。2012.05.14-2012.05.20第一阶段:初期调研,了解系统的基本流程,根据流
程确定本课题所建系统的功能需求。设计出系统
的功能模块结构图及后台需要的数据库(包括概
念结构设计的ER模型和逻辑结构设计的关系模
型);
2012.05.21-2012.05.27第二阶段:1、根据所设计的ER图,创建系统数据库;
2、根据系统功能模块设计,利用JSP和Java编
写代码实现系统各个功能模块;
3、根据实现的前、后台系统,进行前、后台的连
接,完成系统的开发。
2012.05.28-2012.06.01第三阶段:进行系统整体测试、修改及最终发布工作。
八、参考文献
1.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8
2.张新兰《管理信息系统》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7
3.段新昱常保平《VFP 程序设计》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0
安阳师范学院VFP实践项目(设计)开题报告书的内容与结构要求
安阳师范学院VFP实践项目(设计)开题报告书的内容与结构要求
具体书写结构要求:
一、选题意义
1、理论意义:
《数据库课程设计》是软件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是一门培训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实践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当使学生成为既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有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的软件技术人才。这正是计算机软件专业的毕业生与非计算机软件专业的学生在软件方面的基本区别。
2、现实意义:
(1). 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数据库原理的基础知识和理论。
(2). 学习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和建立数据库各种对
象的方法。
(3). 熟练掌握和使用SQL语言操纵数据库,使用T-SQL语言编程。
(4). 理解和掌握利用数据库所学的理论知识来设计数据库的基本方法
和步骤。
(5). 通过上机操作和调试程序,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动手操作能
力。
二、系统综述
四十年代电子计算机问世以来,计算机科学发展迅速,应用领域不断扩展由于计算的普及与广泛应用,现代社会正朝着高度信息化,自动化方向发展。档案是科学知识的宝库、是文化的积累和沉淀,是统计分析的第一手资料,是研究决策的权威.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档案系统的通用性,灵活性、可扩展性.成为最关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动态档案结构的概念,系统没有固定的档案数据库文件、数据库结构和数据库类型,在运行过程中根据使用单位的需求动态生成档案结构,实现了在一个数据库字段内存取任何类型电子文件,并自动从数据库提取、识别和运行电子文件的方法,实现了档案管理系统软件的通用性,具有良好的应用推广应用价值。关键词档案管理;通用性;动态管理;电子档案建立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形成一个现代化的集档案数据采集,加工、存储、检索、输出和发布于一体的档案数据处理中心,是实现各单位档案信息管理标准化和现代化的前提条件,是提高档案管理效率、提高档案服务水平的根本途径。“通用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的研发促
进了档案管理部门以新的观念、新的制度、新的模式与手段开展档案信息管理工作。软件实现了档案信息管理电子化、网络化,增强档案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易操作性,改变了传统繁琐的档案管理模式。该软件的通用性设计避免了各类型档案系统的重复投入开发,具有良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三、系统开发方案:
开发内容:
对档案进行档案入库登记、档案查询、档案修改、档案删除这些日常业务的需要。高效性通过系统的实用,能够改变旧的档案管理模式,使对档
案的管理、查询更加方便有效。
开发工具:
软件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数据库管理系统。
可行性分析:
与现实联系紧密,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成员具体分工:
梁飞确定题目,柏勇编写程序,马伟中负责检查及心得体会的编写。
四、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研究条件:拥有学生的档案资料。
可能存在问题:编程问题,系统完整性问题。
五、预期的结果
方便管理及对档案的查阅情况进行各种统计分析。该系统针对档案管理的现有资源进行设计,投入使用后能大大地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充分地利用信息资源,避免人为操作错误,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及时间,为管理者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六、实践报告论文提纲
(一)前言
“档案管理系统”主要研究通用的档案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研究各单位各行业档案系统的普遍特征,研发适合各类型层次单位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软件。通过通用性的研究,将该系统的可应用拓展到其他单位或者行业的档案信息系统建设,以期提高档案工作信息化水平.
(二)提纲
3.1.11、课程设计题目、时间、地点
3.1.22、系统分析
3.1.33、课程设计目的
3.1.44、课程设计要求
3.1.55、实现思路
3.1.66、实验过程
3.1.77、课程设计总结
3.1.88、心得体会
(三)结论
七、实践报告写作进度安排
进度安排:第一个星期确定题目,第二个星期编写程序及输入信息,第三
个星期修改完善系统编写心得体会。
八、参考文献
《数据库编程语言》
《数据库结构与设计》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程(第二版)》